父母們走過了五六十年代的艱苦生活,到了90年代,零零年代,很多的家長們都認為,要給孩子最好的,避免孩子吃更多的苦,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漸漸變得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,以自我為中心。
避免過度溺愛對孩子造成壞的影響
心理專家提醒家長們,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要避免孩子成為一個受到溺愛的孩子。
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應該引導孩子分擔家務,告訴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員,盡自己的力量分擔家務是孩子應該做的。
如何引導孩子做家務
首先,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家務分類和具體的處理方法,讓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充滿了成就感,同時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,保持一個良好的習慣,孩子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更容易學到新的知識。
其次,引導孩子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。讓孩子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也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,參與到家庭勞動中來,既鍛煉了動手能力,也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。
最后,給孩子制定目標,遠離懶惰。孩子在有目標的基礎上,會隨著目標逐步進步,而家長可以在此過程中給予孩子適當的獎勵和鼓舞,讓孩子獲得成就感。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愉悅也就不會再抗拒這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