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見具有厭學心理的學生的時候,我們要妥善的處理,首先身為孩子的父母可以鼓勵自己的孩子跟隨自己的興趣,因為孩子們的興趣往往是具有優勢的潛力。要讓孩子們擁有正確的人生目標,要知道一個恰當的目標設定,乃是先決定孩子將如何度過一生,然后再去選擇能使孩子達到這個目標的工具,這樣孩子的人生就不會有任何偏差。
孩子產生厭學情緒,與家長和學校有著分不開的關系
在日常生活當中,老師和家長除了及時察覺孩子的情緒變化,并給予開導和安慰外,同時教師和家長還應教會孩子如何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。這其中就包括這老師和家長給孩子精神上的鼓舞以及安慰。假如這些厭學的孩子的成績不理想,那么他們就很容易產生失望焦慮情緒,因此家長和老師就應該對孩子說,這是非常普遍的事情,以內每個人的成績都會有起落,要正確認識考試。
了解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具體原因
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(1)父母的期望值過高,為了孩子,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,雙休日可以不休息,為孩子輔導,陪孩子練琴、學畫,孩子的心理、身體上的壓力大大增加。
(2)父母陪讀,造成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,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,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,他們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快樂。
(3)家長對孩子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向有偏差,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。常對孩子說:“你不好好學習,將來就得去修地球,去掃大街。”功利性過于強烈。這樣,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,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。孩子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,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事。
(4)孩子不會學習。不會學習的孩子學得苦,學得累,學得煩。這些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,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;不能選擇有關重要的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;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、合理地表達出來。由于孩子不會學習,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,自然產生厭學情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