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的孩子面臨著非常大的學業壓力,因為他們不僅僅是要應付學校龐雜的作業,課余時間也被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所瓜分。在學業如此緊張的情況下,許多孩子就有了厭學的情緒,讓家長們十分苦惱,特別是在發現和孩子溝通無效的時候,家長更為著急,和孩子的關系容易出現惡化的情況。這時候的家長會向外尋求幫助,比如說送到特訓教育學校或者是送孩子去看心理醫生,那么孩子厭學有哪些原因?
引發孩子厭學的原因
1. 父母總是“逼”孩子學習,孩子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。
導致孩子厭學的第一種情況就是父母不正確的參與方式,經常有一些家長急于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,迫不及待想要參與孩子的學習,無時不刻不在提醒孩子學習、學習、學習,每天孩子放學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“今天學習怎么樣”“作業多不多”“考試成績出來了嗎”……
親子專家認為,這樣的家庭教育,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,反而會帶來負面的影響,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。家長應該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狀態,而不是“逼”著孩子去學習,當孩子實在不想學習的時候,不妨陪孩子放松一下。
2. 孩子的學習基礎差,總是學不會,找不到學習的自信。
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的孩子從小沒有打下好的基礎,在學習上長期落后,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,漸漸地孩子就會喪失自信心,覺得自己怎么也學不會,對某一學科或者多個學科抱有“自暴自棄”的態度,自然就會出現厭學的情緒。
親子專家怎么說
遇到這樣的情況,家長先別急著批評孩子,先找到孩子學習的“短板”,比如英語成績差是不是因為詞匯量太少?數學不好是不是因為公式不熟練?然后“對癥下藥”去幫孩子解決問題,夯實各科學習的基礎,再慢慢提高成績。
學習找不到方法,效率低,慢慢對學習產生自卑。還有一種孩子一提到學習,就有些自卑,自然而然就會有厭學的情緒,這種孩子往往是因為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,雖然看上去很努力,但是效率低,成績很難提高,長期下來肯定挫敗感很強烈,久而久之就越來越不喜歡學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