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家長咨詢說,孩子越來越叛逆,沉迷于網絡游戲,甚至不上學,親子關系差,為了玩手機常常以不上學為威脅家長,面對孩子叛逆、厭學、無法溝通等問題,家長該怎么辦?
(一)傾注師愛,和諧師生關系:
教師應該絕對信任和尊重每一個學生,對他們充滿愛。班級集體強調民主,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,關心體貼的學生,尤其是經常犯錯的學生,要在感情上親近他們,在興趣上引導他們,在學習上幫助他們,在生活上關心他們,消除他們對老師的隔閡和對抗心理,愿意接受勸說,逐步糾正他們的錯誤認識和不良行為。
(二)提出適當的要求:
首先,教師應該看到每個學生的智力、體力、文化基礎、學習環境、條件、學習動機和意志都不同。在教學中,我們應該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,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訓練。給每個學生發揮能力、提高能力的機會。例如,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,把比較容易的問題留給成績較差的回答,把比較難的留給成績較好的回答。在口語訓練中,結合成績好成績差的結合起來,進行分組教學和練習。通過這種教學,可以滿足各級學生的要求,使他們盡可能地發展。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,有利于他們健康心理的形成。
第二,教師希望學生成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如果不切實際地對學生寄予過高的期望,那就是不明智的。所以,為人師者不妨降低期望的高度,給孩子設定一個他能達到的目標,等他實現后再提出更高層次的目標。這樣的循環不僅可以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,還可以促進他的不斷進步,逐漸接近老師的期望。
(三)充分發揮群體的作用:
任何群體都會對個體產生心理壓力,可以說是一種生存,生長環境對人的壓力。因此,教師應努力建立良好的班級集體,充分發揮集體規范和正確輿論的教育作用,培養健康向上的班級風格。通過這種方式,在積極向上的班級中有健康的輿論,同學們團結友愛,自尊自重,有助于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。
(四)家長配合教育:
家長要真正關心孩子。對有逆反心理的學生,家長應與學校密切配合進行教育。如家長缺乏教育常識和方法,可向教師或有經驗的家長介紹成功的教育經驗。這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質量,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協調,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。
(五)正確利用逆反心理:
小學生的逆反心理是雙重的。作為教育者,他們不僅要看到消極的一面,還要看到積極的一面。假如我們善于利用逆反心理,就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、好勝心,激發孩子的求知欲,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創造奇跡。
總結:孩子叛逆不可怕,需要家長和老師合作,形成合力,幫助孩子走出叛逆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