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早上覺小孩子起床上學,你們覺得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嗎?有一部分小朋友在開學了幾個星期之后,他(她)就不想去學校了,他們覺得學校沒有家里好玩,那么你的小孩子不想上學,你們是怎么做的呢?很多家長都說,沒有空管這么多,哪來的矯情,也不管孩子高不高興,送去學校就對了,如果你的做法也是這樣的話,那么特訓教育學校的專家們可以告訴你們:你們這么做是錯的。
小孩子不想上學
有些孩子“裝病”,“媽媽,我肚子疼,我能不能在家?”
有些孩子“一本正經”撒謊,“老師說今天幼兒園會被暴風吹走,讓我們不用上學”;
有些孩子以各種磨蹭拖延出門,比如刷牙花了半小時還沒出來;
有些孩子很直接:“媽媽,我上學會很傷心,我不想離開奶奶”;
有些孩子干脆哭鬧和撒潑打滾:“我不要上學”,“我討厭上學”……
小孩子不想上學 家長怎么做
1、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
孩子一開始對上學感覺不安和哭鬧是很正常的,是大多數年幼孩子必定會經歷的階段,父母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很重要。“我小時候也這樣,一想到上學就不能吃奶奶做的油鹽飯,也不能玩我的粉紅布娃娃,還要被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圍著,想想就感覺可怕呀!”當兒子聽到我這樣說時,露出驚訝的表情:“媽媽你也不適應呀?原來媽媽小時候跟我一樣呢!”“那么你怎么辦呢?”兒子繼續問。我說“當我走進學校,老師跟我說上學會比在家里好玩,讓我堅持幾天就知道。過了幾天,我果然發現學校比家里好玩多 了。你也可以試試看!”兒子半信半疑,但他還是被“好玩”的字眼吸引了,他也覺得媽媽不會騙他。
后來,兒子適應了上學后跟我說:“怪不得那么多小朋友都要上學,因為學校真的會比家里好玩一些……”
2、千萬別恐嚇威脅孩子
“你不上學,我就不要你”,“你再鬧,我就把你留在學校了”,“你不乖乖上學,我就再也不給你買玩具”……很多家庭在面對孩子不愿上學時,總喜歡通過恐嚇的方式,以為恐嚇一下孩子,孩子就會上學。其實并不是如此,那些經歷恐嚇后被逼上學的孩子,只是因為父母的恐嚇而不敢再哭鬧和堅持而已,但他們內心的安全感已經被傷害,他們感覺不到父母的愛,未來還會激起孩子的叛逆。父母這種做法還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,減緩孩子適應學校的進程。
3、幫孩子建立對學校的良好印象
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說,孩子童年積存正向情緒愈多,孩子就愈有勇氣面對困境,消除負向情緒。有些父母會選擇在孩子放學后或晚睡前,讓孩子分享學校發生的趣事或高興的事情,這便是幫孩子積累正向情緒的方式。在孩子跟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鬧矛盾或有不良情緒時,父母適當引導孩子從友好的角度、以同理心的心態看待他人,也能幫助孩子積累正向情緒。“小南踩壞你的鉛筆削,他是因為沒留意你的鉛筆削剛好掉在地上呢,他不是有意的”,類似的引導能讓孩子建立對校園環境的良好印象。
4、小技巧,給孩子建立安全感依托
有些聰明的媽媽會給分離焦慮的孩子扣胸章,或往孩子的書包里放爸媽的相片,“你看,當你捏著這個胸章,或看到爸媽的相片時就知道,爸媽白天只是在上班,晚上就可以跟你一起玩”。“它總會在那里”,這便是安全感依托。類似的小小技巧能幫孩子緩解分離焦慮。
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
孩子進入陌生的學校之后和同學老師相處都是需要一個時間的,而且孩子會特別害怕和老師交流,所以對學校的環境會很陌生,不愿意去學校,從內心就會有害怕的心理,需要家長平時請同學來家里玩,讓孩子盡快的和同學熟悉,這樣就會有所改善。
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會不斷出現錯誤的,然后認識到錯誤再進行糾正,有些老師不允許孩子犯錯,管教的也特別嚴厲,這樣孩子就會擔心自己因為犯錯受到老師的懲罰,也會受到同學異樣的目光,所以會不愿意上學,家長需要和孩子溝通之后和老師進行交流。
如果孩子在學校和其他的孩子不合群,而且經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負和嘲笑,那么內心就會比較自卑,其實這樣是不好的,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,可以和老師一起想辦法,幫助孩子走出來,讓孩子明白學校也是一個大家庭,也是充滿友愛的。
我們作為家長的,要直面小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,這也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,特訓教育學校的專家們也給你們耐心的講解了相關的教育應對方法,家長們可以試一下就知道了,如果你們還想了解更多孩子們的教育問題,也歡迎家長們前來咨詢哦。